读懂我国金融强国大战略

2023年3月,我国全面开启了新一轮金融管理体制改革。为了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,组建中央金融委员会;同时设立中央金融委员会办公室,作为中央金融委员会的办事机构;为了统一领导金融系统党的工作,组建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。

 

2023年10月30日,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“加快建设金融强国”的目标,要“奋力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”。提出“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”“着力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”“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”。强调要“做好科技金融、绿色金融、普惠金融、养老金融、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”。

 

2023年11月20日,中央金融委员会会议强调“要着力提升金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水平”“要全面加强金融监管”“要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”。

 

2024年1月17日,中央党校举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。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“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”,提出金融强国建设的“六大要素”,强调要“着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”“增强国际竞争力和规则影响力”,提出“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”,做到“五要五不”。

 

2024年2月20日、4月3日、4月8日,中央金融委员会办公室联合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,先后在人民日报、学习时报、求是理论网发表《锚定建设金融强国目标,扎实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》《奋力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》《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,全面加强金融系统党的建设》3篇文章,系统阐述我国建设金融强国的宏伟蓝图和路线图。

 

一、我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:明确八个坚持

 

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。这是我国走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最本质特征和根本要求,必须毫不动摇、不折不扣的做到。

 

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。这充分体现了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,也是做好普惠金融的应有之义。

 

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。这是金融与经济的共生共荣关系,金融有活力,经济才能有活力;金融稳定,经济才能稳定;经济兴旺,金融才会兴旺;经济强大,金融才会强大大。

 

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。这是因为金融风险隐蔽性、突发性、传染性强,易引发社会风险、政治风险,可能产生“黑天鹅”“灰犀牛”事件和蝴蝶效应。

 

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。这体现了市场化和法治化的辩证关系。金融的活力在于市场化机制创新,但金融的秩序要立足于法治化建设。要把金融创新关在法治的笼子里,确保创新看得见、管得好、守得住。

 

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。这是建设金融强国的发展主线,深入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需要我们不断提高战略思维、历史思维、辩证思维、系统思维、创新思维、法治思维和底线思维能力。

 

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。这是统筹发展和安全理念在金融领域的实践要求,需要在守住金融安全底线前提下,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,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,努力实现开放与安全的动态平衡。

 

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。这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原则,也就是稳政策、稳监管、稳风险处置、稳市场预期、稳金融运行。稳是基础,进是方向;金融机制要促改革、金融重点要补短板、金融目标要促发展。

 

二、金融强国建设目标:聚焦六大要素

 

强大的货币。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必须平衡好短期与长期、稳增长与防风险、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关系,需要更加注重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,加强与财政、监管等政策的协调配合,合理把握利率水平,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。

 

强大的中央银行。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目标是实现币值稳定、充分就业、金融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,这需要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,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,落实中央银行独立财务预算管理制度,完善现代支付体系,健全全社会征信体系。

 

强大的金融机构。就是要强化政策性金融机构职能定位,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,严格中小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,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,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。

 

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。目前我国有两大国际金融中心,分别是上海和香港。其中,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需要增强行业竞争力和影响力;香港国际金融中心需要巩固提升行业地位。

 

强大的金融监管。2023年5月18日,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揭牌;7月20日,省级监管局和计划单列市监管局、地市监管分局统一挂牌;2024年4月8日,县域监管支局统一挂牌,这标志着国家金融监督系统“四级垂管”架构完成组建。

 

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。就是按照“三个过硬”,即“政治过硬、能力过硬、作风过硬”干部标准,加快发现、培养和使用大批具有专业化、国际化的高素质金融人才干部队伍。

 

三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:做好五篇大文章

 

科技金融。就是要迎难而上,围绕促进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,推动科技创新步伐,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。

 

绿色金融。就是要乘势而上,完善政策、标准和产品体系,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。

 

普惠金融。就是要雪中送炭,持续加大对民营经济、中小微企业、“三农”等领域的金融支持,提高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。

 

养老金融。就是要健全体系,丰富金融产品服务供给,加大对健康和养老产业、银发经济的支持。

 

数字金融。就是要把握机遇,加快金融数字化、智能化转型,提高金融服务便利性和竞争力。

 

四、中国特色金融文化:做到“五要五不”

 

要诚实守信,不逾越底线。

 

要以义取利,不唯利是图。

 

要稳健审慎,不急功近利。

 

要守正创新,不脱实向虚。

 

要依法合规,不胡作非为。

 

“五要”提倡的是正确的人生观、价值观,也体现了金融行业的政治性、人民性的基本属性;“五不”则体现了人性投机、贪婪的弱点,其实已经突破了人生底线、行业红线。我们需要倡导优秀的文化,这是因为优秀的金融文化能够塑造金融从业人员正确价值导向,产生内在激励和约束作用。

 

五、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:建立健全六大体系

 

科学稳健的金融调控体系。就是要围绕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目标,加强货币政策与其他各类政策的协调配合。

 

结构合理的金融市场体系。就是要加快建设安全、规范、透明、开放、有活力、有韧性的资本市场,强化债券市场、货币市场、外汇市场功能。

 

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。就是要推动各类金融机构坚守宗旨、回归本源,找准定位、优势互补,切实增强竞争和服务能力。

 

完备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。就是要围绕机构监管、行为监管、功能监管、穿透式监管和持续监管要求,全面强化和深入实施。

 

多样化专业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。就是要围绕重大战略、重点领域、薄弱环节需要,加快提供优质金融服务。

 

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。就是要加强统筹规划,完善监管标准和运营要求。

 

六、防范化解风险:围绕两大重点

 

对于存量风险,需要按照“稳定大局、统筹协调、分类施策、精准拆弹”要求,妥善处理存量风险;

 

对于增量风险,需要强化“四早”机制,即早识别、早预警、早暴露、早处置,严控新增金融风险。

 

七、全面加强监管:加强五大监管

 

机构监管。主要是对金融机构的整体运营和风险状况进行监管,目的是确保金融机构能够稳健运行,以防范金融机构发生系统性风险。

 

行为监管。主要是对金融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经营行为进行规范,目的是维护金融市场运行秩序,以保护金融客户和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。

 

功能监管。主要是按照金融业务的功能属性来区分和明确监管对象,目的是确保各类金融业务活动都受到适当监管,以维护金融市场的总体稳定。

 

穿透式监管。主要是围绕金融产品的底层资产和资金流向,采取穿透式手段进行监管,这是为了防止金融机构利用复杂的金融产品结构获取套利。

 

持续监管。主要是对金融机构进行长周期动态监管,有助于及时发现、实时解决金融运行出现的重大问题,以确保其业务活动的合规性和稳健性。

 

国家兴衰,金融有责。金融强国,富国裕民。

咨 询 中 国 · 智 惠 四 海

全国统一业务电话:400-800-0139